【东大微信】骄傲!“世界之最”背后的那些东大智慧

发布者:张星发布时间:2016-09-28浏览次数:1275

2016-09-27我校

9月25日,在央视新闻联播的报道中,我国有两项重大成果引起了国人甚至是世界的关注。

其一,我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落成启用仪式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启用仪式上宣读了习近平的贺信并致辞。

其二,全长55公里的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桥梁主体工程的最后一道工序——伸缩缝的安装已经完成,这也标志着港珠澳大桥桥梁工程贯通在即。

而这两项重大成果,都有我们东大人的身影,他们为此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是东大的骄傲。这次,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两项世界之最。

 

 

1

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新闻联播报道

 

历时22年设计和建造,有“天眼”之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于25日在中国贵州正式启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向参加研制和建设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建设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由于来自宇宙的光信号实在太弱,所以测量的仪器必须非常大!望远镜“锅盖”越大越灵敏,500米的“超级天眼”究竟有多灵敏?科学家打了个比方,有人在月亮上打手机,也逃不过它的“眼睛”。

  FAST的创新在于利用球冠反射面在射电电源方向形成300米口径瞬时抛物面这样更便于追踪移动的天体。比此前世界上最牛的——美国阿雷西博望远镜的综合性能提高10倍。

  而这么大的物体该用怎样的结构搭建起来成了困扰大家的问题,我校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结构工程专业、施工专家郭正兴教授和罗斌教授及其团队,在工程实施阶段,在国家天文台组织领导下参与了索网的拉索疲劳试验研究、索网安装施工方案研究及工程实施阶段相关的计算分析研究。

 

郭正兴教授

 

  四面环山的地形使得施工的难度大大增加。郭正兴曾住在施工现场的活动板房,他用“毫米级”来形容望远镜项目的工程施工,“这些都是高精度的制作。”

  郭正兴表示,通过测算,编织这张大网需要由特殊材料制作的6000多根钢索,为了防止材料变形,钢索必须在恒温室里制造这是因为冬天制造的拉索和夏天制造的拉索因室温不同长度会有偏差。为此,制造方专门造了一间恒温室生产拉索。索网安装和反射面面板铺设都采用空中作业,每根钢索的位置测定后,偏差不能超过1厘米。

  郭正兴教授团队在已有的各项索网施工技术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大胆创新,攻克了多项世界性的难题。2014年7月17日索网开始安装,2015年2月5日索网合拢,并于2015年7月完成了全部索网的安装。

  郭正兴教授介绍,FAST索网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精度最高的索网结构,也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主动变位工作方式的索网体系,当时,国内外均没有可借鉴的经验或资料作为参考。

  团队从2011年开始与国家天文台合作,在我校四牌楼校区土木试验室进行了工程阶段索网拉索的疲劳性能试验研究。其后,在索网安装施工阶段,与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参与了施工现场索网安装施工方案的制定和相关计算分析,给索网的科学安全施工提供了技术支撑。


  如今,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已落成启动。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脉冲星双星系统发现者约瑟夫•泰勒对此是这么说的,“我预计FAST将会带来许多新的、重要的科技成果”。

  这巨大成就的背后是无数科学家、工程师和项目人员的创新和心血,很多技术方案都是首次公开使用。

  再次为承担着最大望远镜施工阶段的技术支撑,来自我校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结构工程专业、施工专家郭正兴教授和罗斌教授及其团队感到骄傲和自豪

罗斌教授在FAST现场向我校国家预应力工程研究中心的老师们介绍工程进展

 

 

2

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

新闻联播报道

  港珠澳大桥东连香港,西接珠海、澳门,集桥、岛、隧为一体,一国两制连三地,是当今世界最长的超级跨海工程。是“我国继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京沪高铁之后又一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是中国实现由桥梁大国到桥梁强国跨越的里程碑。

  岛隧工程结合、长距离通风及安全设计、超大管节预制、复杂海洋条件下管节的浮运和沉放、高水压条件下管节的对接以及接头的水密性及耐久性、隧道软土地基不均匀沉降控制,无一不是当今世界交通工程建设技术的顶级难度挑战。

  担纲这一世界级工程设计的总负责人,就是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副总经理、施工图设计总负责人刘晓东。

 

  刘晓东,毕业于我校老土木系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专业,于2015年我校聘请其为兼职研究员。在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经过20年超大型桥梁设计工作的历练,参与并主持了多座著名特大桥设计,荣获国家级奖3项、省部级奖5项。

  2010年底,已经在桥梁界有着一定知名度的刘晓东做出了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大决定,放弃了驾轻就熟的桥梁设计工作,转入一个大多数中国工程师都陌生的领域,牵头负责港珠澳大桥隧道和人工岛的施工图设计,向超大规模沉管隧道这一世界级难题发起挑战。

  缺乏国内外海大型沉管隧道施工的案例和经验,没有现成的资料和文献可以借鉴和参考,从零开始,刘晓东开始了10年来的漫漫探索。

  在项目早期,他积极与有经验的国内外专家讨论、交流,收集国外大型外海岛隧工程建设资料,实地考察国外类似工程,虚心学习,潜心钻研,厚积薄发,“十年磨一剑”,为他今天领导岛隧施工图设计团队打下了基础

 

  止于至善的校训似乎也影响着刘晓东,在技术上也力求“至善”。如果说刘晓东的管理风格是豁达大度和平易近人,那么他对技术方案的把关和审核则是十分严格和“小气的”反复斟酌,不断优化,开拓创新。

  岛隧工程设计之初,刘晓东就制定了“追求方案合理、坚持技术创新、实施设计精细化”的总体技术思想,他要求完成的施工图水平不输于任何一国际设计公司。施工图设计中他不允许简单地照搬初步设计或其他项目的习惯做法,不盲从和沿袭国外的经验,更不图“省事”。在整个过程中,他不给任何人留面子,也绝不给包括他自己留面子,他常说:“只有不给自己留面子,才能给世纪工程挣面子”。


  今天早上,港珠澳大桥正式贯通,之后港珠澳大桥工程将全面进入岛隧工程项目的最后施工阶段。

  外媒港珠澳大桥为“当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在浩瀚的海面上,港珠澳大桥就像一条蛟龙横空出海,全长55公里的大桥,桥面总铺装面积达70万平方米,相当于98个标准足球场。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大、施工难度最高跨海大桥,堪称世界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

  同时它还是世界上设计寿命最长的大桥,达到120年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

 

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这两项世界之最

是中国在历史上取得的巨大成果

而这巨大成就的背后

那些东大人的创新和心血

将激励着每一个东大人

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不懈努力

相信东大明日

也将以你为豪

 

来源|央视网、新华社、东大新闻网、现代快报

编辑|吴文锐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