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会中,白院士通过自然和工程的突发灾害的史事和工程实例,借助生动的语言和图片演示,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自然和工程灾害中提出的关键力学科学问题。白院士列举了很多工程灾害实例,如1940年,享有世界单跨桥之王的塔科马大桥建成仅4个月就被风吹垮而坍塌;1988年,美国夏威夷群岛上空一架波音737民航班机因微裂纹联合扩展造成机身顶部
白院士指出,当今,材料与结构失效问题已成为固体力学、材料科学、物理学以及诸多相关学科的跨世纪难题。同时他认为对工程结构进行健康管理,必须要依据监测数据,根据各种迹象进行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及时发出警报,帮助延缓损伤进程,及时对结构进行修补维护。我们对人类自己造就的庞大工程必须做到:既要用“显微镜观察”(即在微观尺度上借助高科技手段观测与分析)每一个构件、每一个局部中的微观损伤,又要用“望远镜”来把握整个工程在结构全尺度上的力学行为。
最后,白院士还对工科研究生们如何有效地开展科学研究提出了一个老科学家的忠告: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才能够明确前进的道路在何方;其次,研究工作中要有明确的战略和战术:“没有战术的战略只能走最曲折的路取胜,没有战略的战术只不过是失败前的噪音”;然后,还要在研究工作中应对各种挑战从而提高自己的能力。
讲座以后的第二天,白院士还在
力学研究生学科进展讲座由工程力学系与研究生院共同主办。从2008级研究生开始,由研究生院投入专门经费设立研究生学科进展讲座,作为我校理工科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必修环节。近三年来,该讲座为扩大研究生的知识面和学术思维空间、提升研究生学术素养和学术水平、营造校园学术氛围和科研风气,发挥了积极作用。
(朱荣华 张培伟)
报告题目: 突发灾害和力学 报告人: 白以龙(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力学所研究员) 报告时间: 11月1日(周一)下午4:00~5:30 地点: 四牌楼校区大礼堂 主办单位: 工程力学系、研究生院 |
内容提要:
1. 自然和工程的突发灾害
回顾历史,每一批典型的灾难性事故,都导致力学和工程健康管理的进步。
2. 演化诱致突变
突发灾害的几个基本特征是: 演化诱致突变, 样本个性行为和跨尺度敏感性。
3. 灾害预测和健康管理
发展处理跨尺度耦合模型是理解和处理灾害预测和健康管理问题的核心。
报告人简介:
白以龙,中国科学院力学所研究员。1940年生于云南,196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1966年中国科学院力学所研究生毕业,1966至今,历任中国科学院力学所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国际理论和应用力学联合会(IUTAM)理事、力学进展主编、Int J Impact Engng 编委等。白以龙院士的主要学术成就为:针对核爆炸波的传播,解释了应力波的衰减机理。对热塑剪切变形局部化,得到其发生判据、演化和准静态结构的规律;针对大量微损伤的问题,建立了亚微秒应力脉冲技术和统计细观力学的破坏规律,提出了微损伤非平衡统计演化和演化诱致突变的概念和理论,揭示了灾变破坏的共性前兆-损伤局部化和临界敏感性。上述成果被国际上一些著名实验室证实和本领域学者广泛引用,被称之为“白判据”、“白模型”。白以龙院士1992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99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1999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00年获周培源力学奖和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年获美国John Rinehart奖,2010年获陈嘉庚数理科学奖(获奖项目为“固体的变形局部化、损伤与灾变”)。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英文专著二部。白以龙院士在剪切带形成和材料损伤领域做出了系统的、开创性的贡献,引领了该领域的发展。